推荐

打坐时人体内的脉轮简介

2025-06-03 11:18 171 浏览

人的体内有柱子般的中脉,成为人体的最重要之脉。中脉有形如竹节的脉轮,从而产生很多细微之脉。据密宗经典所述,脉轮有很多种划分法,即六轮、五轮、四轮以及三轮,无论是六轮还是五轮或者四轮,都有不同代表与解释。之所以分很多脉轮,是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同,缘分有异,使而体内的脉轮形状也有很多种,即男的女的、有福报的没福报的、有慧根的没慧根的,形状皆有区别。

六脉轮:头顶大乐脉轮、喉部圆满脉轮、心间法界脉轮、腹部化身脉轮、私处护乐脉轮、脚上气脉轮。六轮代表六能仁佛、六般若,此乃既有六道的种子,也有六智慧的因素。据说:六道不在于它处,而在于自己的身上,如果整理不好自己的所思所为,六道轮回就在你面前,让你受苦受难。头顶大乐脉轮有三十二种分支脉,即细脉;喉部圆满脉轮,有十六个分支脉;心间法界脉轮,有八个分支脉;腹部化身脉,有六十四个分支脉;私处护乐脉轮,有二十八支分支脉。脉轮上面有忿怒、非怒势、慈祥所含有的无数本尊圣众坛城,连每个毛孔都有无数佛的净土、坛城,所以求佛不求外境,就求自己。

如果筋脉的死结打开了,气和明点正常流动,自然得到佛的智慧,消除无明。夏杂巴大师云:“人们不懂,身是佛的坛城、心就是佛,还刻苦请求别处,众生真的很可怜。”其实除了身体,别无佛的坛城与佛土,除了心性,别无如来,心性本无烦恼与智慧、佛与众生、轮回与寂静之别,一切来自身体。身体就是宇宙,是万物的综合体,他能让人得到佛的智慧,也能让人生死轮回,受各种痛苦。

五脉轮:五脉轮代表五身佛、五大本尊、五方佛与五空行母。五身佛,即法身、报身、化身、自性身与显证身。法身佛是万物的本质,法的本来面目,智慧的精髓,觉悟它则被称为法身佛;报身佛是佛为度众生而展示的智慧相好,也是佛在修道时,积极累积福德资粮而报的相好之身;化身佛是佛为度各种众生展示的各种身相;自性身是指自心的本质,是觉悟之前的具染本性状态;显证身是觉悟后的本性状态。

教法告诉我们:气脉明点修得到位,自然获得五智形容的五身佛。即大圆镜智,使你获得报身佛,向十地以上的无数大菩萨传授密法,消除细的所知障;证悟成所作智,使人获得化身佛,以各种身份度化数不尽的有缘众生,他能化为息、增、怀、伏之身,都是因为证悟成所作智之故;认识到平等性智,使人获得自性身如来,因而证悟,远离烦恼障和知识障的究竟法界之身;认识到妙观察智,使人获得显证证悟身,因而觉悟智慧法身的不可思议智慧;认识到法界性智,使人获得法身,从而获得明空不二之法。五身佛与五智形容的就是五方佛,五方佛忿怒相就是五大本尊。其实一切如来皆在于你自己的身上,问题的关键就是,看你自己如何去证悟自心如来、随心所欲的本性。

《母续》云:“顶轮有三十二分支脉即细脉,代表三十二智慧母;喉轮十六支细脉,是代表十六持续佛母;心间轮有十二细脉,是代表四尊大乐佛母以及八怒势佛母;腹部六十四细脉,代表六十慧佛母;私处轮中产生四细脉,代表加行四道位佛母。”每个脉轮的中央有五方佛以及其眷属和坛城。或者顶轮处观想上师,心间观想法身佛,喉轮观想报身佛,腹部观想化身佛以及其明妃。这就是自身观想宇宙的诀窍、证悟宇宙奥妙的殊胜诀窍。佛之所以精通宇宙万物的变迁、功能和作用的细节,是因为他彻底认识到自己的本性,他用实修验证了透明、清湘、透彻的本性,所以能阐述万物的本质。

私处观想为三角形的火坛城,其内观念金刚亥母,双手持着弯刀、充满神血的顶骨。在体内的热量温度上升时,把她观想成绿色空行母;热量不足时,观想火的颜色,手里拿着天杖。心集中在有热量而且红色大如细针的空行母,这是最初的观想方法。对此熟练后,再去观想各种心想,即神志昏聩时心关注红色的“阿”字,让自己精神;心散乱时关注白色明点,让心安静下来;热量不足时关注上述的火。

如果把其在中脉里观想到位,则将速得证悟。四轮、三轮的观想与其差不多,四轮代表密宗四部以及四身佛;三轮代表三身佛。

分享:
相关内容
  • 解读《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部心经是观音菩萨教我们明心,凡夫未明心,起烦恼作业,受无边生死苦,所以文中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开始就教我们要认识自己,自己不认识不能度自己,认识自己就能度自己,还要认识众生,认识众生就能度众生,诸佛认识自己,也认识众生,故诸佛成佛度众生。华严经云:“
  • 观无量寿经大意10-佛法的中心
    第八观里有段经文:“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这段话对那些以禅理标榜而藐视净土为迷信的人们,真可说是一记当头棒喝。盲目念佛而诬蔑禅宗为狂妄的人们,看了这些道理也该清醒清醒了。现在让
  • 观无量寿经大意09-观想西方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接着对阿难及韦提希说:“你们注意用心听,我现在为未来一切烦恼众生讲说清净业。韦提希问得真好,阿难,你要把这道理记住,并照着去做,将来好为众生们宣扬这修行要门。我现在教韦提希及未来一切众生,看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佛力的帮助,就好像照镜子一样清晰。看到那里种种极其美妙的乐事,心中自然充满欢喜,即时悟到无生法忍,而切断妄念。你目前只是个凡
  • 观无量寿经大意08-净业到底是什么
    “净业”到底是什么呢?释迦牟尼说:“要想往生,必须修行三福。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行持十善业。”俗语说:“万恶淫为首,众善孝为先。”这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而释迦牟尼举示学佛净业的第一步恰好也是“孝、敬”,由于这个基础观念的相同,因此佛教进人中国,一拍即合地融入大汉文化,而后再放射出中国佛教的绚丽光彩。至于后世理学家攻击佛教
  • 观无量寿经大意07-阿弥陀佛在哪里
    这时候世尊又对韦提希说:“你知道吗?阿弥陀佛离此不远。”《阿弥陀经》上却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才对呢?对我们这群凡夫俗子而言,阿弥陀佛无疑是远在天边。有朝一日乘上人造卫星,来个太空漫游,也不见得能找到这西天的乐园。那么世尊何以又对韦提希说“阿弥陀佛离此不远”?这和某些宗教所说“道在我们
相关推荐
  • 禅修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打坐经验久了的人,不管林下水边、岩洞塚间,都能够安然入定;但是初学的人,最好选择在室内,远离吵杂的地方,比较能够收到效果。室内的灯光不可太亮,以免刺眼;也不可太暗,以防昏睡。最好能摆设佛像,燃香供佛,以摄心提念。坐禅的位置,避免直接通风,以免引起伤风的毛病。除了环境之外,饮食、衣著也要注意。吃完饭一小时之内,不好打坐,因为此时血液都集中于
  • 学佛要在运气好时,打坐要在精力旺时!
    像你们又修道又学佛又学密宗,其实我当年也一样,反正有道我就拜。密宗也好,显教也好,我都搞了很久,最后我一道都不道,才晓得道原来还在我自己,我何必外求呢!可是不先经过那些冤枉路,死不了心。所以现在这些在家出家的同学,想要到外面学,我说赶快去!赶快去!因为我有过经验的,引用憨山大师一句话,是 “ 以绝他日妄想 ” 。你现在趁年轻学完了,将来年纪大
  • 其实我们一直在假装修行
    ‌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睡觉,还发出呼呼的鼾声。这时,老方丈推门走入禅堂。小和尚听见声响,微微睁眼瞟了一下,翻个身继续睡。首座和尚则目不斜视,打坐用功。“啪!”只见老和尚举起香板,重重打下去!香板落在首座和尚的肩头。首座和尚大为不解,忍不住问:“师父,我在打坐,他在睡觉,为何您不打他,却来打我?”方丈不由分说
  • 真正在禅修的人, 需要具备哪些气质呢
    一个打坐修行人, 真正在禅修的人,要具备几个气质:第一个、英雄气。真正的修行人,他是很有担当力的,是敢承担社会责任的。不是一个逃避的人。第二个、山林气。你学禅,可以提得起,也能放得下。英雄气,提得起,山林气,放得下。一个人,社会不用他,他也可以玩得转,也可以活得很喜悦,所以他是可进可出的,他是要收放自如。第三个、书卷气。自古未有神仙不读书
  • 打坐修行时人体的筋脉形状
    ‌《母续》云:“人体在母胎成长时,最初形成的就是人的腹部与两只眼珠。”人体最初形成的就是两只眼睛以及腹部。两只眼睛:五元素之眼、明灯眼,五大眼起到五大元素形成的作用,成为五大根源;明灯眼起到形成摄持脉的作用,逐步形成智慧脉。到了腹部三脉就分别形成,产生左脉、右脉、中脉三脉,《母续》里称其为方便脉、智慧脉与不二脉。烦恼脉:人的体内主要有形如
学佛
热门内容
  • 探索生命奥秘-静修打坐(深度解读)
    ‌静坐修心开智养生,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静坐在生理方面可以使血液运行优良,在心理方面也能使全身精神归于统一集中,而促使心理现象的健康发展。静坐能使精神力统一集中,从而进一步促使体气和平,静坐是精神力集中的锻炼术,默坐澄心,将妄念逐步淘汰,妄念愈淘汰,正念愈得提炼,由精神集中所发生的体上阳和之气,更有补虚导
  • 打坐的修身悟道原理
    ‌就像莲花开放的时候都是在清晨。早晨我们起床以后,发现莲花都开了!为什么中午以后,到了傍晚,莲花苞就都关闭了呢?因为午时一过,能量往下走了莲花苞就关闭了。等到子时一过,能量又往上走了,莲花苞又全都打开了。我们人体生理的机能运转与自然界的植物是一模一样的。道教里面讲:“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这里所讲的“精”,是指人体的精力。
  • 空海(惟传)法师:打坐及禅修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要修行,不是只是一个自了汉、自私自利,为什么要修行?就是要让我们不断的净化、不断的提升。真正走在正法,真正走在修行解脱道上,一定是具有慈悲心、具有菩萨心,所以只要我们能够净化,你的周遭、我们的世界,就会跟着净化。只要我们越来越祥和、越慈悲,我们的周遭、我们的磁场、我们的附近,就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只要我们在成长,我们越来越好
  • 达照法师:四步教你坐禅入定
    ‌修欲界定先要坐禅,在坐禅的过程中,依据心态的不同分几个步骤,就是入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四个步骤:第一个叫粗心住。粗心,就是心比较粗。粗到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知道。粗心住的关键是在“住”上,心能停留在一个境上。我们平常的粗心是住不了的,念头像洪水一样冲过来,不由自主地随着环境,业力去流转。生生世世都如此。我们刚开始学习打坐,心很散乱,越坐杂
  • 打坐竟能疗愈很多不治之症
    “坐禅”又称禅修、静坐、打坐,它是佛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我国传统的静坐养生功法,实际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劳汝静,乃可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
联系方式
  • 微信号:148926
  • kk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