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业障?来讨债的人真的是冤亲债主吗?当业力现前该怎么办?

2025-06-03 16:46 63 浏览

  有一句话说「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问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来讨债的人真的是冤亲债主吗?如果是心业召感,那事情正在发生时,应该如何解决呢?

  其实这么多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全部都叫做「业力」。你动了念头,有了行为,有了语言,就叫业力。动了念头是业力的开始,但是还没有真正形成;你有了行为、语言开始,业力就形成了。业力形成以后,什么时候发出来不晓得,在发出来的那一刹那,就叫做「心业召感」,就是因缘成熟的意思。

  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问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你这一生会发生什么样的业力现前,是从你以前种什么因、结什么缘来的,当有一天这个因缘具足、成熟了,发出来就叫做「业力现前」。谈这些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因为这些都是「相」,未涉及任何本体的东西,唯一有意义的就是从这里可以有一个更清楚的认知,认知我们应该怎么去种善因、结善缘。

  假设你现在业力现前,一般人总认为这是不好、不对的;其实业力有好、有坏。你种善因、结善缘,得到善果,就是好的业力;你种恶因、结恶缘,得到恶果,就是坏的业力,就是这样而已。坏的业力所呈现的,以现代名词来讲就叫做「负能量」。当负能量展现时,一般人就会难过、不舒服、感到挫败,也可能引发忧郁症等等情况;反之,好的业力现前,就会高兴、顺利,日子会过得轻松、平顺,以现代名词来讲叫做「正能量」。

  所以,你今天种善因、结善缘,你的能量就转化成正能量;种恶因、结恶缘,能量就转化成负能量。负能量和正能量大约平等的时候,你过的日子就是很平常、很普通;当正能量大于负能量时,你就会过得比较顺、比较好;反过来讲,当负能量大于正能量时,你就会愈来愈不顺利。

  该如何超越业力?超越因缘?

  譬如做业务的人,怎么样都拿不到业务,本来一个月拿一件,现在变三个月拿一件,变五、六个月拿一件,这表示负能量在增长;负能量增长表示你以前种的恶因、结的恶缘在发酵,因缘在成熟,那要怎么解决它呢?就是要多拜忏,礼佛拜忏要好好的运用。你之所以会心业召感,是因为因缘成熟时的那一刹那,你很难去排除它;所以,忏悔要在平常就好好下功夫,先做预防工作,如果你能下大功夫,那就是超越因缘、就是突破因缘了。

  假设你每天拜忏三十六拜,正好可以平衡因果,不好也不坏,也没有突破因缘;那么你现在开始就要七十二拜、一百零八拜,甚至两百一十六拜,就是增加次数来突破这个因缘、超越这个因缘。那你说:我三十六拜之后,改为七十二拜,连续做了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了,为什么都没有效果呢?那就表示还不够!所以要变成一百零八拜,变成两百一十六拜,变成三百二十四拜,不停的增加,一直增加到突破因缘为止。

  烦恼即菩提,业力现前就是突破的转机

  所以佛法是积极的,你既然要超越、突破因缘,那就要积极,就要拼命。像我因缘还不错,我拜到六个多小时就差不多突破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都不一样。你也不一定要比照我的,如果你想突破因缘,就要去了解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是吗?任何人想要突破自己的因缘、超越自己的因缘,就必须每天这样下功夫,不管他是谁,没有例外,也没有特权,在求解脱的过程里面没有一个众生有特权,这才是平等。

  一定要到你的业力平衡了,才会超越那个业力、超越那个因缘。一般人都是在主因缘的旁边一直转,就是在业力比较重的部分转,那你拜忏三十六拜、七十二拜可能就是在主因缘的旁边晃来晃去而已,不能突破因缘;如果你能一下子拜一千拜、两千拜、五千拜可能就会超越业力、超越因缘了。我是不想吓到你们,所以才没跟你们说,其实我以前每天都是三千拜,拜到自己会怕为止!

  如果你没有拜到自己都会怕的程度,那你绝对不会超越因缘的,要拜到连自己都怕了,才有办法突破因缘。通常拜一百零八拜,两、三个钟头就解决了,这样要怎么突破因缘呢?你要拜到全身无力,老眼昏花,一起身连方向都找不到,意识也不起来,这样你的各方面就在这里真正的增长,福慧就在这样一个老眼昏花当中增长。福慧不可能在清醒当中增长的,越清醒就表示你的意识越昂扬,你以为那个叫做理性,其实是表示你意识动得愈来愈厉害。

  你们现在很多人听了觉得有道理在点头喔,但回去都做不到,因为没有那个决心,没有那个恒心、毅力,主动积极不够!所以,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培养出那种主动积极的精神来,才有机会突破因缘。

分享:
相关内容
  • 解读《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部心经是观音菩萨教我们明心,凡夫未明心,起烦恼作业,受无边生死苦,所以文中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开始就教我们要认识自己,自己不认识不能度自己,认识自己就能度自己,还要认识众生,认识众生就能度众生,诸佛认识自己,也认识众生,故诸佛成佛度众生。华严经云:“
  • 观无量寿经大意10-佛法的中心
    第八观里有段经文:“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这段话对那些以禅理标榜而藐视净土为迷信的人们,真可说是一记当头棒喝。盲目念佛而诬蔑禅宗为狂妄的人们,看了这些道理也该清醒清醒了。现在让
  • 观无量寿经大意09-观想西方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接着对阿难及韦提希说:“你们注意用心听,我现在为未来一切烦恼众生讲说清净业。韦提希问得真好,阿难,你要把这道理记住,并照着去做,将来好为众生们宣扬这修行要门。我现在教韦提希及未来一切众生,看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佛力的帮助,就好像照镜子一样清晰。看到那里种种极其美妙的乐事,心中自然充满欢喜,即时悟到无生法忍,而切断妄念。你目前只是个凡
  • 观无量寿经大意08-净业到底是什么
    “净业”到底是什么呢?释迦牟尼说:“要想往生,必须修行三福。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行持十善业。”俗语说:“万恶淫为首,众善孝为先。”这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而释迦牟尼举示学佛净业的第一步恰好也是“孝、敬”,由于这个基础观念的相同,因此佛教进人中国,一拍即合地融入大汉文化,而后再放射出中国佛教的绚丽光彩。至于后世理学家攻击佛教
  • 观无量寿经大意07-阿弥陀佛在哪里
    这时候世尊又对韦提希说:“你知道吗?阿弥陀佛离此不远。”《阿弥陀经》上却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才对呢?对我们这群凡夫俗子而言,阿弥陀佛无疑是远在天边。有朝一日乘上人造卫星,来个太空漫游,也不见得能找到这西天的乐园。那么世尊何以又对韦提希说“阿弥陀佛离此不远”?这和某些宗教所说“道在我们
相关推荐
  • 禅修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打坐经验久了的人,不管林下水边、岩洞塚间,都能够安然入定;但是初学的人,最好选择在室内,远离吵杂的地方,比较能够收到效果。室内的灯光不可太亮,以免刺眼;也不可太暗,以防昏睡。最好能摆设佛像,燃香供佛,以摄心提念。坐禅的位置,避免直接通风,以免引起伤风的毛病。除了环境之外,饮食、衣著也要注意。吃完饭一小时之内,不好打坐,因为此时血液都集中于
  • 学佛要在运气好时,打坐要在精力旺时!
    像你们又修道又学佛又学密宗,其实我当年也一样,反正有道我就拜。密宗也好,显教也好,我都搞了很久,最后我一道都不道,才晓得道原来还在我自己,我何必外求呢!可是不先经过那些冤枉路,死不了心。所以现在这些在家出家的同学,想要到外面学,我说赶快去!赶快去!因为我有过经验的,引用憨山大师一句话,是 “ 以绝他日妄想 ” 。你现在趁年轻学完了,将来年纪大
  • 其实我们一直在假装修行
    ‌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睡觉,还发出呼呼的鼾声。这时,老方丈推门走入禅堂。小和尚听见声响,微微睁眼瞟了一下,翻个身继续睡。首座和尚则目不斜视,打坐用功。“啪!”只见老和尚举起香板,重重打下去!香板落在首座和尚的肩头。首座和尚大为不解,忍不住问:“师父,我在打坐,他在睡觉,为何您不打他,却来打我?”方丈不由分说
  • 真正在禅修的人, 需要具备哪些气质呢
    一个打坐修行人, 真正在禅修的人,要具备几个气质:第一个、英雄气。真正的修行人,他是很有担当力的,是敢承担社会责任的。不是一个逃避的人。第二个、山林气。你学禅,可以提得起,也能放得下。英雄气,提得起,山林气,放得下。一个人,社会不用他,他也可以玩得转,也可以活得很喜悦,所以他是可进可出的,他是要收放自如。第三个、书卷气。自古未有神仙不读书
  • 打坐修行时人体的筋脉形状
    ‌《母续》云:“人体在母胎成长时,最初形成的就是人的腹部与两只眼珠。”人体最初形成的就是两只眼睛以及腹部。两只眼睛:五元素之眼、明灯眼,五大眼起到五大元素形成的作用,成为五大根源;明灯眼起到形成摄持脉的作用,逐步形成智慧脉。到了腹部三脉就分别形成,产生左脉、右脉、中脉三脉,《母续》里称其为方便脉、智慧脉与不二脉。烦恼脉:人的体内主要有形如
学佛
热门内容
  • 探索生命奥秘-静修打坐(深度解读)
    ‌静坐修心开智养生,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静坐在生理方面可以使血液运行优良,在心理方面也能使全身精神归于统一集中,而促使心理现象的健康发展。静坐能使精神力统一集中,从而进一步促使体气和平,静坐是精神力集中的锻炼术,默坐澄心,将妄念逐步淘汰,妄念愈淘汰,正念愈得提炼,由精神集中所发生的体上阳和之气,更有补虚导
  • 打坐的修身悟道原理
    ‌就像莲花开放的时候都是在清晨。早晨我们起床以后,发现莲花都开了!为什么中午以后,到了傍晚,莲花苞就都关闭了呢?因为午时一过,能量往下走了莲花苞就关闭了。等到子时一过,能量又往上走了,莲花苞又全都打开了。我们人体生理的机能运转与自然界的植物是一模一样的。道教里面讲:“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这里所讲的“精”,是指人体的精力。
  • 空海(惟传)法师:打坐及禅修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要修行,不是只是一个自了汉、自私自利,为什么要修行?就是要让我们不断的净化、不断的提升。真正走在正法,真正走在修行解脱道上,一定是具有慈悲心、具有菩萨心,所以只要我们能够净化,你的周遭、我们的世界,就会跟着净化。只要我们越来越祥和、越慈悲,我们的周遭、我们的磁场、我们的附近,就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只要我们在成长,我们越来越好
  • 达照法师:四步教你坐禅入定
    ‌修欲界定先要坐禅,在坐禅的过程中,依据心态的不同分几个步骤,就是入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四个步骤:第一个叫粗心住。粗心,就是心比较粗。粗到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知道。粗心住的关键是在“住”上,心能停留在一个境上。我们平常的粗心是住不了的,念头像洪水一样冲过来,不由自主地随着环境,业力去流转。生生世世都如此。我们刚开始学习打坐,心很散乱,越坐杂
  • 打坐竟能疗愈很多不治之症
    “坐禅”又称禅修、静坐、打坐,它是佛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我国传统的静坐养生功法,实际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劳汝静,乃可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
联系方式
  • 微信号:148926
  • kk2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