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加行?为什么要修五加行

2025-07-20 22:08 52 浏览

  五加行的定义:五加行是宁玛派大圆满法的一个前行修法。五加行由五个部分组成:皈依、发菩提心、念修百字明、供曼扎、磕大头。五个加行修法的数量均需要完成十一万遍。五个加行各自的作用:

  【皈依】通过念修皈依而生起“纵遇命难、不舍上师三宝”的坚强决心,从而真实进入佛门。

  【发菩提心】通过念修菩提心而生起珍宝菩提心、进入大乘。

  【念修百字明】通过念修金刚萨埵百字明来净除我们的罪障。

  【供曼扎】通过如法修供曼扎而圆满积累福报资粮。

  【磕大头】通过念修“七支供”来磕大头,实现积资净障和降服我慢之作用,为修持上师瑜伽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来按传统,第五个加行应该是“上师瑜伽”,但是现在大家通常都把磕大头作为第五个加行的内容,磕大头完成之后也可以说“五加行的数量修完了”。

  修五加行有什么目的

  修五加行的目的是“生起菩提心”,以便让一切善根成为获得佛果的因。《前行备忘录》云:“菩提心是圆满佛陀的因。”

  修五加行的必要性

  1.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精髓和核心。《大日经》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2.密宗的殊胜,也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之上。密法首先是大乘佛法。如果没有菩提心,密宗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就不能成为解脱道。

  要使生、圆次第成为解脱道,唯一的窍诀就是拥有菩提心,这样生起次第等等才会发挥作用;离开了菩提心,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就已经名不副实了;

  没有菩提心的话,念诵心咒的结果也未可知;缺少菩提心的话,闭关实修大圆满九年,连解脱的种子也不会播下。

  3.有了菩提心,净除罪障、积累资粮、上师加持、利益众生等等成就,不求自得。

  4.引用《前行引导文》的系列开示说明菩提心的极端重要性:

  A、“所有积累资粮、净除业障、观修本尊、念诵咒语等等一切修法通通是为了使自相续生起珍宝菩提心的方便方法而已”——一切修法的目的都是为了生起菩提心。念经放生拜佛等仅为方便道,菩提心等三主要道才是解脱道。

  B、“如果相续中生起了这颗菩提心,那么修持任何法全部都成了获得圆满佛果的因”——菩提心是获得佛果的因。

  C、“如果不依靠菩提心,而凭借各自千差万别的途径都根本不能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没有菩提心则不可能成佛。

  结论: “这样的发菩提心已经完全概括了佛陀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可以说是有则皆足、无则皆缺的教言,相当于是百病一药的万应丹”——一切大乘修法的核心与精髓就是菩提心。

  恩师开示:我们修任何法不管是小乘或大乘、显宗或密宗、大圆满、大手印等,所有法的基础就是修五加行,这是非常重要的。

  修五加行一定要先从共同前行(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开始,这是我们修行的基础。在打坐观修的时候,我们通过这四个外加行的闻思修行,自相续一定要逐步生起稳固的出离心。

  以前的高僧大德们,他们用了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观修共同前行。如果这四个外加行真正能够修得比较好,那么出离心一定会生起,有了出离心就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共同前行的基础真正打好了,才开始进入不共前行的修习阶段,这样五个内加行的修行才会更加圆满。当我们进入正行修上师瑜伽的时候,这辈子即身成佛真的有把握了,只有这样,暇满人身才真正有意义。

  所以,我们基础有没有打好这是很关键的,如同修建楼房一样,地基没打好,上面的楼房一定不稳固。所以,修五加行要花一定的工夫,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修,不能急着要结果。

分享:
相关内容
  • 早上做大礼拜的3个神奇好处,90%的人不知道!
    从2023年第一次接触大礼拜(也叫天意运动,也叫磕大头)到如今,我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两年的时间了。最开始我只把它当作一项运动,每天做的时间也不固定。但只要做了,就会尽量一次做满108个。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做完108个之后的感受:头脑异常清明,身体也非常轻盈,整个人就是非常的兴奋!那一次我是晚上做的,甚至兴奋到一夜都没睡,但第二天精神状态依然非常好。最近
  • 磕大头竟有如此神奇效果
    常常被各种负面情绪困扰,比如想太多、焦虑、失眠等。最近,无意中看到湛然占星老师提到磕大头这个方法,说只要手脚没断、没得绝症,一天想太多的人可以去试试。于是,我查了一下磕大头的资料,发现这是西藏人朝圣的一种方式,坚持做可以消除业力,算是有氧运动的一种,还能拉伸脊柱和经脉。心想,反正也没什么坏处,就试试吧。我从网上买了全套装备,从上周开始每天
相关推荐
磕大头
热门内容
  • 探索生命奥秘-静修打坐(深度解读)
    ‌静坐修心开智养生,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静坐在生理方面可以使血液运行优良,在心理方面也能使全身精神归于统一集中,而促使心理现象的健康发展。静坐能使精神力统一集中,从而进一步促使体气和平,静坐是精神力集中的锻炼术,默坐澄心,将妄念逐步淘汰,妄念愈淘汰,正念愈得提炼,由精神集中所发生的体上阳和之气,更有补虚导
  • 打坐的修身悟道原理
    ‌就像莲花开放的时候都是在清晨。早晨我们起床以后,发现莲花都开了!为什么中午以后,到了傍晚,莲花苞就都关闭了呢?因为午时一过,能量往下走了莲花苞就关闭了。等到子时一过,能量又往上走了,莲花苞又全都打开了。我们人体生理的机能运转与自然界的植物是一模一样的。道教里面讲:“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这里所讲的“精”,是指人体的精力。
  • 空海(惟传)法师:打坐及禅修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要修行,不是只是一个自了汉、自私自利,为什么要修行?就是要让我们不断的净化、不断的提升。真正走在正法,真正走在修行解脱道上,一定是具有慈悲心、具有菩萨心,所以只要我们能够净化,你的周遭、我们的世界,就会跟着净化。只要我们越来越祥和、越慈悲,我们的周遭、我们的磁场、我们的附近,就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只要我们在成长,我们越来越好
  • 达照法师:四步教你坐禅入定
    ‌修欲界定先要坐禅,在坐禅的过程中,依据心态的不同分几个步骤,就是入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四个步骤:第一个叫粗心住。粗心,就是心比较粗。粗到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知道。粗心住的关键是在“住”上,心能停留在一个境上。我们平常的粗心是住不了的,念头像洪水一样冲过来,不由自主地随着环境,业力去流转。生生世世都如此。我们刚开始学习打坐,心很散乱,越坐杂
  • 打坐竟能疗愈很多不治之症
    “坐禅”又称禅修、静坐、打坐,它是佛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我国传统的静坐养生功法,实际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劳汝静,乃可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
联系方式
  • 微信号:148926
  • kk256@qq.com